超标是我国食品出口频繁遇到的问题,我国每年出口食品因超标而遭受通报、扣留的情况屡屡发生。2022年前三季度,日本厚生劳动省共通报我国农食出口产品112起,其中因超标31起,占比27.7%,涉及产品包括花生及制品、葵花籽、荞麦面等。
什么是?有什么危害?如何控制产品污染,避免遭受性贸易措施?本文将带你一起了解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
是生长在食物及饲料上的黄曲霉和寄生曲素的代谢产物,是一类基本结构都含有二呋喃环和(氧杂萘)的化合物,是一类自然界中已经发现的理化性质的一类霉菌毒素,具有的毒性和致癌性。它主要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类坚果(尤其在花生和核桃中),此外,在大豆、稻谷、玉米、通心粉、食用油、牛奶、调味品等中也经常发现它的身影。
在长波紫外光下会产生荧光,根据荧光颜色、RF值及结构不同等分别命名为B1,B2,G1,G2,M1,M2,P1,R1,GM和毒醇。其中以B1的毒性,致癌性。
的危害
是一种剧毒的致肝癌物质。从我国肝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发现,某些地区人群膳食中的污染水平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同时有显著的慢性毒性。人摄入大剂量的后可出现肝实质细胞坏死、胆管上皮细胞增生、肝脂肪浸润及肝出血等病变。
在自然条件下稳定性较强。受B1严重污染的稻谷,室温下自然存放20多年后,虽然其毒性含量逐渐降低,但仍可检出B1。
世界各地对检测要求不同
(1)各地对检测种类要求不同。
目前不同国家、地区对检测的种类要求均不同,例如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含量》(GB 2761-2017)中对B1和M1有要求,欧盟除了规定了B1、M1的,同时还规定了B1+B2+G1+G2总和的要求。
(2)各地对检测限值要求不同。
以花生及其制品为例,欧盟对于供人直接食用的花生及制品B1为2μg/kg,总(B1+B2+G1+G2)为4μg/kg;日本对于总(B1+B2+G1+G2)为10μg/kg;我国对于花生及其制品的B1为20μg/kg。
防范食品的污染
应对性贸易措施
我国食品企业在出口前需提前获知国外相关产品对于的检测项目及相应的值要求,以应对性贸易措施。
我国《食品国家安全标准 食品中污染控制规范》(GB 31653-2021)已于今年2月22日正式施行,标准规定了采收、储存前处理、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控制食品中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我国相关出口食品企业要严格按照标准从事生产经营, 严格控制污染, 规避通报退运带来的损失。
供稿单位:南开海关、进出口食品安全处